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为给上级拍照打卡 花10万假装种番薯

日期:2025年01月22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对于上述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2024年全年,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多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督促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纠治形式主义问题。

多位地方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随着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负担已有所减轻。不过,还是有一些形式主义问题有待解决,甚至为了整治形式主义,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所好转

对不少基层干部来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负担明显减轻,具体体现在政务App、政务公众号、工作群显著减少上。

李维维是南方某市人社系统的一位基层干部,2024年以来,他需要学习或者打卡的政务App已经从五六个减少至一两个,单位不再对政务App的学习积分进行排名,许多不必要的政务公众号也被注销了。

一位来自南方某市建设系统的基层干部则表示,前两年,单位会频繁督促大家在政务App上学习,有时还需要上传打卡学习的截图,但是从2024年初开始,截图就不再需要上传了,对政务App学习的课时要求也有所放松。

王静在浙江某市的小学工作,她回忆,前几年教师经常需要在各类政务App上学习,还需要参加答题竞赛,这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让教师们备感压力。不过从2024年开始,她所在的城市推出了政务App进校园白名单,教师只需要下载在区教育局报备的政务App,因此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和活动都被拦截了,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

许多地方在清理工作群的过程中,规定了组建工作群的统一平台。

赵海灵是山东某市农业农村系统的一位基层干部,她说,从2023年开始,山东全省各级机关都在推广使用全省统一协同办公平台“山东通”,其所在的单位解散了所有微信群,转而在“山东通”上成立工作群。王静则表示,2024年以来,她所在的学校主要在浙江省政务协同平台“浙政钉”上组建新的工作群,并且工作群的数量从之前的35个减少为15个。

一些地方对于工作群的清理力度格外大。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曾于2024年2月因“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被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经过五轮专项整治,截至2024年9月底,松滋市政务工作群由4471个下降至223个,减少95.01%。而在甘肃,随着甘肃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加重基层负担典型案件,督促行业部门归口自查整改,截至2024年7月底,全省累计清理工作群多达2.23万个。

除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多位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精简会议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董丰是西南某镇的一位基层干部,他表示,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以来,“我们基层大大小小的会议少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会赶会’,有更多时间来协调处理具体工作”。

四川西部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睿也说,最近一年多以来,各类会议的数量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现在提倡减负,所以每开一次会议,就会把最近的常规会议都集中到一起开”。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24年,他接触的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负担有所减轻,形式主义问题有所缓解。

对不少基层干部来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负担明显减轻,具体体现在政务App、政务公众号、工作群显著减少上。

虚假减负的新动向

不过,在地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虚假减负的新动向,逐渐演化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曾在就《若干规定》答记者问时指出,《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切实精简文件”和“严格精简会议”是其中的两项。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文山会海”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

李维维曾在街道办工作,他说,上级部门要求他之前的单位将文件和会议精简10%,单位也完成了这个精简目标,但是文件和会议数量并没有真正减少,“为了体现减负的效果,会出现不同的统计口径”。李维维说,一些有文号的文件被改为了没有文号的文件,一些必须有会议纪要的会议上报,还有一些会议则不上报,从数据上实现减负,然而基层的工作内容没有变。

“在基层,要推动一件事情需要各个部门配合,确实需要开会时各个部门都在现场,这样推进工作的时候能听取各方意见。”李维维认为,很难评判这类会议的好坏。

吕德文也觉得,基层的一些会议是没办法精简的,因为免不了需要会议来协调工作、传达精神,“但是上级对会议的总体数量又有要求,所以基层只能换一种形式,就是不出会议通知、不出会议纪要,实际上还是那些工作”。

工作群的精简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入了新的形式主义。赵海灵说,单位的所有工作群现在都在“山东通”里,但是“这个软件开发还不是很成熟,使用不方便,软件占内存很大,手机和电脑下载后特别慢,电脑经常崩溃”。另外,他们与村一级或者企业联系时仍然需要使用微信工作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发现部分工作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换了一个名头。

赵海灵说,前几年开始,地方上出现了很多观摩会,也就是组织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到农业项目、工业项目去观摩,“因为现在整治形式主义,就不叫‘观摩会’了,改叫‘读书会’,实际上还是观摩”。赵海灵认为,各个部门、各级领导频繁到一些项目观摩,举办“读书会”,给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没有精力搞生产了,时间都浪费在迎接观摩了”。

此外,上级部门为了盘点和总结基层减负成果,往往又会增加基层的工作内容。

多位基层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些部门机械执行减负要求,反而让基层负担越减越多。一位基层干部说,“我们镇准备减负资料,准备了十二个档案盒”;另一位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求落实减负的工作总结要用数字说话,例如“与往年相比,减少了多少文件、减少了多少页、减少了多少字”,最后形成红头文件,向上级专题汇报,为了体现成果,需要把过去发的文件的份数、页数、字数挨个数一遍,再一条条和现在做对比。

一些基层干部指出,上级部门推动减负,有的时候会把责任推给基层。

董丰说,上级部门来基层调研指导时,“不会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提整改方案,限期自行整改,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基层的权限无法解决的”,并且每当调研结束,上级部门还会要求基层把调研报告写好发给他们。

董丰坦言,对基层来说,最害怕听到上级部门说“属地管理”,“明明是上级部门的责任,一句‘属地管理’就把问题丢给基层自己想办法解决”。

一位中部某市的市委常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形式主义的表现在基层,根子在市一级、县一级,不能变相通过属地管理的方式,把原本市一级、县一级部门承担的工作职责丢给基层,加重镇、村的负担。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彻底不搞过于细化的考核、不搞排名、不造政绩点,扭转狭隘的政绩观。

仍旧顽固的“过度留痕”

尽管经过多轮形式主义整治,但是多位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反映,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工作“过度留痕”,还在困扰着许多基层干部。

何清是西南某乡镇的包村干部,负责协助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他表示,几乎每项工作都需要拍照留痕,上传到相关App上,“这是做给领导看的,以此证明做了这项工作”。

陈志飞是南部某村的一位村干部,他说自己手机里有好几个软件,大部分工作做完都需要拍个照,给照片写个标题,上传到软件里。“大家都是用相片、台账来体现自己是认真工作,但其实有时就只是拍了一张照片,实际帮村民解决的问题是很少的。”

吕德文在多地调研发现,由于“过度留痕”的工作要求,几乎每个乡镇、每个村都要找一个专门写文字材料的人。

学校也正陷入“过度留痕”的困境,而这种“过度留痕”常常是为了“自证清白”和避责。王静说,现在学校对于各种教学内容的记录十分严格,需要教师记录对学生的教导内容,“网络防诈、防溺水、用火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都需要老师教导,老师要对这些教导内容做记录,并且这种教导和记录不是一次性的,可能每隔两个星期就要重申一下,然后反复记录”。此外,学校要求这些记录全部由教师手写。

王静说,假如学生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比如在学校里摔倒磕碰了,或者是坐电瓶车上学时没戴头盔出了问题,家长来问责学校,学校就可以拿出手写记录,证明学校就这些事情教导过学生。

在“过度留痕”的要求下,不少“痕迹”实际是通过造假完成的。

西南某市一位重点中学老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最近学校流行集体备课,也就是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坐在一起备课,每周两次。但是,集体备课的内容其实并没有被使用到教学工作中,甚至当老师集体备课时,相关内容的教学早已结束。即便如此,集体备课仍被要求拍照留痕,“有一次大家忘了拍照,都回办公室了,还专门回去摆拍一张”。

陈志飞说,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恢复是村里重要的工作,不过,村里有一些土地已经难以恢复,却仍要恢复并拍照留痕,无奈只能作假。“有些农田是靠海的,过去海水倒灌不那么严重,但是现在海水倒灌严重了,土壤改变、水质改变,已经种植不了了,怎么恢复?没办法,还是用挖土机去整地,然后一排一排插上番薯。”

陈志飞说,为了拍照留痕,村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近一次翻整土地、插番薯就花费了大约10万元。

“制造盆景”

从街道办转到市直部门工作后,李维维发现,越往基层,形式主义的负担越重,“很多事情最终都是要落到基层”。

吕德文说,乡镇和村位于整个体制的最末梢,客观上压力就比较大,不仅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是“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和“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

在他看来,基层压力逐渐增大的原因之一,在于各个条线都在平均用力,“每项工作的要求都提高了,不能随便应付,还有可能被问责,客观上就增加了基层负担”。而这背后是基层的考核体系正变得越来越细化。吕德文说,再小的工作也占据着一定的考核比分,丢了这点分就可能拉开与别人的差距,因此基层不敢丢掉任何一分。

赵海灵说,市里每个季度都会对各县(区)列出红黑榜,各县(区)则会对各个部门列出红黑榜,还会对各个部门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打分和排名,排名与工资直接挂钩,“考核标准十分细化,比如农民收入的增幅、粮食产量增幅等”。

何清则表示,耕地治理是他所在乡镇的重要工作,治理任务从市一级传达到县一级,再传达到乡镇。最近几个月以来,每周都会对各个乡镇的耕地治理进度进行排名,排名和绩效挂钩,一旦垫底有可能被“一票否决”,“也就是如果这项工作完不成,当年所做的所有工作都会前功尽弃,全部否决”。

为了排名不垫底,何清和同事们最近半年总是集体加班,“周末单休或不休,节假日少休或不休,补休遥遥无期,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干部超负荷工作”。

多位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考核体系十分细化,不是每一项都能做好,为了考核结果不要太差,一些报上去的数据不是实打实统计出来的,而是根据上级部门给出的目标倒推出来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文琼长期研究基层治理,在她看来,长期目标短期考核所导致的“虚事实做”是形式主义问题的一大根源。

陈文琼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基层治理任务目标总体都是长期任务,比如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而为了督促基层落实中央根据宏大目标制定的政策,各部委和省市委、省市政府在层层下达过程中倾向于严格限制基层的自主性。对于执行政策的基层而言,长期目标就变成了需要顶格执行的精细的短期指标体系。

而当基层所认为的长期目标,遇上了非常具体的考核体系,“就会无限地卷到形式主义里面”。陈文琼说,因为目标宏大,没有办法对结果进行量化呈现,所以只能对过程进行量化呈现,那么基层所有的工作都会变成落实过程。

吕德文也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之所以严重,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基层工作丧失了自主性。“过去,基层可以自己调配每一项工作的轻重缓急”,但是随着各个条线平均用力,各项工作都变得非常重要,“上级部门把下面的时间都精细化地安排好了”,基层没有自己调配的空间,如果完成不了任务,只能用形式主义的方式去应付。

在陈文琼看来,形式主义问题的另一大根源在于不切实际的工作和政策要求。“有时候,领导提出的要求本身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只要提出了,自下而上只能配合这个要求,导致一些工作本身就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

陈文琼于2022年在地方调研时曾接触过一个案例,某省份的一位官员提出不能种玉米,只能种经济作物,但是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光照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玉米,不适合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为了落实领导的要求,陈文琼调研的县专门把乡镇和村级主干道两边的农田流转过来,雇用农民在这些农田种植辣椒、茄子等经济作物。由于种植条件不适合,“种植这些作物,投入越多,亏得越多,所以当地种下去就不管、不收了”。为了完成这个不切实际的工作要求,该县每年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拿出50多万元,基本打了水漂。

此外,基层的自利性动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形式主义。陈文琼说,政策都是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层层部署,当中央的政策一步步传达到省、市、县,“县里会结合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转化,让政策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县域的干部会考虑政策怎样转换才会对自己更有利,尽可能争取到更多资源”。

她认为,部分基层政策转换存在四个特点,分别是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把长期的工作短期化、把所有工作中心化、把全覆盖的工作局部化。以“把全覆盖的工作局部化”为例,陈文琼说,这体现在一些基层负责人会集中有限资源打造政绩,其本质是“制造盆景”,以此彰显成绩、应付检查,但是这种政绩往往是虚假的表象,不会对周围环境形成带动。

陈文琼说,关于形式主义如何形成,基层干部最有话语权,因此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彻底不搞过于细化的考核、不搞排名、不造政绩点,扭转狭隘的政绩观,切切实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文中李维维、王静、赵海灵、张睿、董丰、何清、陈志飞为化名,实习生刘羽樊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5383c6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为给上级拍照打卡 花10万假装种番薯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10) 热点(2659) 新闻(13334) 国际(5376) 娱乐(4755)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0) 音乐(2082) 民生(3860) 行业(369) 财经(1733) 股票(37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6)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3)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9994) 观点(1033) 房产(1145) 汽车(30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20) 足球(222) 体育(1086) 教育(1405) 高校(1679) 法制(2244)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07) 美女(20268)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