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剁指鞭抽成常态 电诈园区墙上满是救救我想回家

日期:2025年07月12日 11:04 来源:度看全球 作者:佚名


缅北白家控制的电诈园区斑驳的墙壁上,“救救我”“我想回家” 的字迹如同泣血的印记,歪歪扭扭却带着穿透纸背的绝望。这些用指甲、石块甚至鲜血刻下的文字,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被困者在地狱边缘发出的最后呼救。它们像一面面破碎的镜子,照出了电诈园区里被遮蔽的人间惨剧,也撕开了跨境犯罪网络最狰狞的一角。

2025 年,随着白家电诈园区完整惩戒体系被逐步曝光,公众才得以窥见这座 “人间炼狱” 的真实图景。这里不是简单的犯罪窝点,而是一个有着精密运转逻辑的 “血汗工厂”,每个角落都渗透着暴力与压迫的气息。从底层员工到技术骨干,再到管理层,无人能逃脱这套残酷规则的碾压。

底层的电诈人员往往是被诱骗或绑架至此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被 “高薪招聘” 的幌子骗到边境;有的是欠下赌债的赌徒,被所谓的 “捞偏门” 机会引诱;还有的是被熟人拐卖,一觉醒来就身处牢笼。进入园区的第一天,他们就会被没收身份证件和通讯工具,彻底与外界失去联系。日常的工作是按照模板拨打诈骗电话,从早到晚重复着谎言,稍有迟疑就会招来一顿毒打。园区里的 “打手” 如同鬼魅般游荡,手里的棍子、鞭子从不离身,动辄就对犯错者进行体罚。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像商品一样被随意转卖,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以几千到几万元的价格卖到其他园区,继续遭受折磨。有回流人员回忆,曾见过一个新人因为拒绝诈骗自己的亲戚,被十几个打手围殴,最后像拖死狗一样扔进卡车,从此杳无音信。

技术骨干本应是园区里的 “香饽饽”,却同样难逃厄运。他们大多是被胁迫或欺骗而来,被迫开发新型诈骗软件、搭建钓鱼网站。园区的头目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却用最野蛮的方式对待这些掌握核心技能的人。一旦有人拒绝配合,或是提出想要离开,等待他们的便是 “铁笼套餐”—— 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狭小铁笼,被吊在房梁上,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几天下来人就会濒临崩溃。更狠的是 “小黑屋”,一间完全封闭的黑暗房间,里面布满蚊虫,被关进去的人往往会在极度的恐惧和孤独中精神失常。有位曾是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的受害者透露,自己因为拒绝开发一款能精准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的软件,被连续关了 15 天小黑屋,出来时视力严重下降,见光就流泪,至今听到关门声还会浑身发抖。而那些被迫妥协的技术人员,每天都活在良心的谴责和对家人的愧疚中,他们开发的每一行代码,都可能成为刺向同胞的利刃。

即便是身处管理层的人员,也时刻笼罩在恐惧之下。他们负责管理团队、制定诈骗话术、督促业绩,看似手握一定权力,实则不过是头目手中的棋子。园区实行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一旦团队业绩不达标,管理层就要首先受罚。惩罚的方式花样百出,既有公开的羞辱,比如让他们跪在地上给其他员工磕头,也有残忍的体罚,像鞭刑、棍刑是家常便饭。有位曾担任小组长的回流人员描述,有一次因为团队当月业绩差了 10%,他被头目命令趴在地上,被十几个人轮流用钢管抽打背部,直到皮开肉绽,鲜血浸透了衣服。更可怕的是精神折磨,头目会故意挑拨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猜忌、内斗,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控制。许多管理层人员在长期的高压下,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为了自保而变本加厉地压迫下属,陷入了 “被压迫者变成压迫者” 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环境里,暴力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电诈回流人员廖某的经历,是无数受害者遭遇的缩影。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因为试图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被发现后,遭到了七八个人的围殴。棍子、鞭子像雨点般落在身上,骨头断裂的声音清晰可闻。随后,他被按在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四个手指的指甲被钳子硬生生拔掉,剧痛让他几度昏厥,又被冷水泼醒。最后,那把沾满锈迹的菜刀落下时,他甚至感觉不到疼痛,只剩下彻骨的寒冷和绝望 —— 两个手指头就这样被生生剁掉。廖某展示的伤疤至今仍狰狞可怖,残缺的手指时刻提醒着他那段地狱般的经历。而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人被打断了腿,有人被割掉了耳朵,有人被灌下不明药物导致终身残疾…… 这些伤痕不仅刻在他们的身体上,更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成为永远无法磨灭的噩梦。

被困者们并非没有反抗过。他们尝试过逃跑,却往往以失败告终。园区周围布满了铁丝网和高墙,配备着荷枪实弹的守卫,还有凶猛的狼狗巡逻。一旦逃跑被抓,等待他们的就是更残酷的惩罚,甚至可能被直接杀害。有一次,三个年轻人趁夜色试图翻越围墙,结果被守卫发现,枪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第二天,他们的尸体就被挂在园区门口示众,以此警告其他人不要轻举妄动。他们也尝试过向外界求救,除了在墙上写下那些绝望的文字,有人偷偷藏起碎纸片,写上求救信息塞进包裹里寄出,有人在与家人通话时故意说些暗语,希望能被察觉。但这些努力大多石沉大海,因为园区的头目早已打通了各种关节,信件会被检查,通话会被监听,任何可能泄露信息的渠道都被牢牢掌控。

墙上的字迹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逐渐模糊,却又不断有新的字迹被刻下。这些文字的主人或许已经不在人世,或许被转卖到了更远的地方,但它们承载的渴望与绝望却从未消散。每一个 “救” 字都透着无助,每一个 “家” 字都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有位母亲在得知儿子可能被困在这样的园区后,日夜以泪洗面,她拿着儿子的照片四处奔波求助,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子从小就胆小,他怎么受得了这些啊,求求你们救救他,让他回家吧。” 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的亲人如同人间蒸发,杳无音信,每一天都在煎熬中等待,希望与绝望反复交织。

电诈园区的存在,不仅仅是个别地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面临的毒瘤。它摧毁了无数家庭的幸福,践踏了人性的底线,挑战着法律的尊严。这些被困者既是加害者的受害者,也是诈骗链条上的牺牲品。他们中的一些人最初可能是因为贪婪或无知而卷入其中,但更多的人是被胁迫、被欺骗,成为了犯罪集团牟取暴利的工具。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那些被骗走养老钱、救命钱的受害者痛哭流涕时,也应该想到,在诈骗链条的另一端,还有这样一群人在遭受着非人的待遇。

打击电诈犯罪任重而道远,需要各国政府的紧密合作,需要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要提高警惕,认清电诈的陷阱,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我们要为那些被困者发声,让他们的苦难被更多人知晓,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行救援;我们更要反思,是什么滋生了这样的犯罪温床,如何从根源上铲除电诈的土壤。

墙上的 “救救我想回家” 还在无声地呐喊,它们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亲情的呼唤,更是对人性的拷问。愿这些文字能早日被阳光驱散,愿每一个被困者都能重获自由,回到温暖的家。愿这个世界不再有这样的人间炼狱,愿正义与良知永远照亮每一个角落。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8801c6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剁指鞭抽成常态 电诈园区墙上满是救救我想回家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48) 热点(2673) 新闻(13419) 国际(5447) 娱乐(4886)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4) 音乐(2082) 民生(3919) 行业(392) 财经(1756) 股票(37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7)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5)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48) 观点(1042) 房产(1152) 汽车(31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1)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100) 教育(1415) 高校(1714) 法制(2285)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43) 美女(20684) 欧美(34)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