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爱康体检报告纷争持续发酵,双方准备随时对簿公堂

日期:2025年08月01日 06:2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由一份体检报告引发的纷争还在发酵。

2025年7月30日,爱康集团在北京召开媒体说明会,就近期“张女士十年体检未预警肾癌”事件进行回应。爱康集团表示:经内外核查评估,爱康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没有漏诊和误诊以及不存在所谓的“假体检”。

26天前,张女士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并在7月11日向北京市卫健委发送了投诉信,投诉爱康国宾和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误检漏检重大疾病行为,导致投诉人耽误治疗”,并指上述两家机构“对体检结果数据造假”。

在爱康集团旗下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做了十年体检的张女士,于2024年10月确诊罹患了肾癌,做了右肾摘除手术后,肿瘤向腰椎转移,又进行了换腰椎手术、两次放疗。

双方的争议焦点之一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

连续10年的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CEA的数值均正常,张女士却患了肾癌。对于体检机构是否在确诊肾癌前进行过提示和预警,张女士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未接到过来自爱康的针对体检报告的电话提醒与随访。

爱康集团则表示,2023年10月9日的最后一次体检报告中显示“右肾钙化灶”“左肾错构瘤可能”,并在体检报告专家建议与指导部分显示“肾内钙化灶一般无症状,建议定期复查肾脏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请专科诊治”,对肾错构瘤可能的分析为“首次发现者需要做CT,以排除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瘤体较小的不需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必要时到泌尿外科治疗”。

在上述发布会上,爱康集团称,“已就张女士虚构事实、散布谣言的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正式诉讼,并获法院受理并立案”。

发布会当晚,张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随时做好了应诉准备。”

关于是否误检、漏检的调查还没尘埃落定,另外一场关乎网暴与名誉的官司即将打响。在这起愈演愈烈的纠纷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No.1

最大的争议:肿瘤标志物筛查

张女士就职于北京的一家律所。从她最后一次在爱康体检,到初次怀疑肾癌,中间相隔一年的时间。

张女士一直在爱康国宾体检,直到2023年10月9日拿到的体检报告显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

这是她在爱康国宾的最后一份体检报告。一年后,2024年10月14日,张女士在北大医疗康复医院做体检,发现“右肾囊肿,右肾可见一低回声”。随后,她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做了增强CT,怀疑“右肾透明细胞癌”。

她在该医院做了右肾摘除手术,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出示的病理检查报告单显示为:符合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分期为pT1aNxMx。

从初次怀疑肾癌到在院治疗,相隔四个月。期间,张女士先后在国内外四家医院检查、就诊,经历了肾切除、换腰骨椎两次大的手术,两次放射治疗。目前她身体状态恢复良好,不用继续服药,只需定期复查。

2025年7月4日,张女士向爱康国宾体检发出了律师函,一星期后,她向北京市卫健委发送了投诉信,投诉了爱康国宾和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两家机构。张女士告诉《财经》,北大医疗康复医院此后跟她联系过两次,提供了一部分她要求的体检相关资料。

爱康集团华北区医疗管理及运营副总经理李秀池,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接到张女士的律师函即刻组织内部开始核查,并同步请外部的超声以及泌尿外科专家进行病案分析,最终确认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报告结论与肾脏超声检查的实际情况一致,没有漏诊或误诊,更不存在张女士所称的‘假体检’。”

在给北京市卫健委的投诉信中,张女士要求监管机构叫停被投诉人“关于‘肿瘤标志物’(癌症抗原)筛查癌症的服务”。多年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CEA)检查结果正常,自己却得了癌症,在张女士看来是最大的异常。

CEA是一种血液检测,主要用于监测某些类型的癌症。当CEA持续升高5-10倍时,提示可能存在癌症。

在张女士的爱康国宾最后一次体检报告中,CEA的参考值是0-5,张女士的该项数值是0.96,未超出参考值范围、未标注红色向上箭头。

爱康在声明中表明,“ 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爱康集团副总裁汪朝晖称,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明确指出,“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7月2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在《中国科学报》发文表示,在很多癌症中,CEA会出现高表达,成为提示癌症存在的肿瘤标志物。例如,常见的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均可能检测出血清CEA水平显著升高。但张女士罹患的肾透明细胞癌则不一定高表达CEA,因此CEA水平并不能有效提示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致使张女士10年来CEA检测结果一直在正常范围内也是合理的。

中国台湾亚东纪念医院放射肿瘤科主任熊佩韦的署名文章亦称,CEA也不是癌病的专利,非恶性疾病如老烟枪、慢性气管炎、消化溃疡、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憩室炎、肝脓疡、阻塞性黄疸及酒精性肝硬化等,CEA均可能上升。

肾癌往往发病相对隐匿,早期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数据显示,约30%的肾癌是在早期无症状阶段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

张女士是2024年通过增强CT检查,最终确诊了肾癌。而一年前爱康的体检报告,肾脏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癌症迹象。

No.2

体检项目:做多少合理

7月31日,张女士告诉《财经》,她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体检套餐,体检门店告诉她是1000元左右的套餐,其中包含肿瘤12项筛查。

爱康官网显示,该公司提供的体检套餐有164种,价格从98元至23968元不等。其中,多项针对中青年的套餐中,有“肿瘤7项筛查”“肿瘤12项筛查”“易发肿瘤筛查”等项目。

爱康方表示,“张女士的体检套餐十年均为北京律师协会提供的福利基础套餐,除2017年外,张女士没有自费购买任何特色/升级项目”,但未透露张女士具体使用的是哪一项体检套餐。

张女士的爱康体检报告中,一共有120项指标,19项异常结果中有1项重要异常结果,并不是肾。

“目前一般单价在1000元左右的项目都比较齐全了。”一家民营体检机构个检业务总经理告诉《财经》。

在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间,北京共有163.49万人次在爱康集团体检。该集团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显示,随访到1698人确诊癌症。在22项体检异常结果统计中,有六项是与癌症有关联,所关联的癌种有五种:甲状腺癌、胃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

报告中,随访到的癌症患者中,肾癌有54人。与肾病相关的检查异常结果是“尿酸(UA)增高”“空腹血糖(FBG)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应的检查项目是分别是“肾功三项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尿酸增高的关联疾病是“高尿酸血症、通风和肾脏疾病等”,后两项关联的疾病均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

“之前我问过两个爱康门店的经理,都告诉我说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抗原,广谱的意思就是只要有肿瘤,表现出的数值就高,就异常,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张女士说,“我很难转变这个思想。”

面对众多的体检项目,消费者在做健康体检时作何选择,做多少项检查性价比最高?

1000元的体检套餐,项目基本涵盖了临床上的重大疾病、慢性病、多发病,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大系统都会涉及。

不过,“具体到个体来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重点检查的项目也有差异。比如,有心脑血管家族史的肥胖中年男性,应该更加需要关注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筛查。”上述民营体检机构人士说。

近两年,包括三甲医院在内的体检行业都在探索个体化体检方向,做到体检套餐千人千面,而不是一个套餐大家都适用。

“目前从体检中心以及国家发布的相关数据看,一般体检的重要异常指标在10%左右,说明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从整个社会和人群基数上看意义是巨大的。”上述民营体检机构人士说。

No.3

体检行业:“只检不管”的弊病

在事件发酵后,另一个争议的漩涡是,体检结果中“肾钙化灶”“肾错构瘤可能”两处异常,体检报告给出的建议分别是“必要时请专科诊治”“必要时到泌尿外科治疗”。

张女士的体检报告中,“专家建议与指导”共给出13项建议,其中九处建议是到医院专科检查。前五个建议中,有三处直接写明“建议到医院某某科检查”或“建议医院专科行某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看着体检报告中多达九处到医院专科检查的建议,张女士很担心,于是便到体检的门店咨询。

“(医生)挨个给我解释,他说没关系、都没有问题,你不用担心,也没有告诉(我)进一步检查之类的。”张女士对《财经》说,“包括一些血液,他说你这个不用看,每天可能都不同,比如说早晨和晚上、空腹或者吃饭都不一样。”

“人家给你讲得那么详细,我还咋怀疑。”张女士说,“唯一强烈推荐的是牙齿有什么问题,可以洗牙。”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黎刚在上述发布会上用了很大的篇幅、多次强调体检与看病的区别,“体检不等于看病诊断,其服务模式不同于专科医生接诊,可以说是由体检套餐决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受检者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后续找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而非替代临床诊断。因此,无论是在独立的体检中心还是在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服务模式都是一样的。”

爱康国宾此前多次被宣传的,是随访和风险提示做得好。自2017年开始,爱康集团实施有人“管”的体检战略,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重要异常结果进行随访。

那么,除了在体检报告中给出风险提示和进一步诊断的建议,爱康方在2023年10月9日体检报告出具后,是否对张女士进行过电话随访与提醒?截至发稿,爱康集团未对此问题进行回复。张女士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从未接到过来自爱康的针对体检报告的电话提醒与随访。

“当张女士将个人未及时复查的责任,转化为对爱康的系统性诋毁,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张黎刚说。

2004年,张黎刚创立爱康网,三年后,爱康网与上海国宾健检合并后成立爱康国宾。带着互联网思维基因的张黎刚,在2011年前后带领爱康坐上了民营体检业的头把交椅。

作为行业龙头,爱康国宾也是整个民营体检行业的扩张范本。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初,成立五年的爱康国宾拥有的体检中心,从集团成立时的五家体检中心发展到26家;两年后,2014年末,门店数翻番,达到58家;又一个五年后的2019年初,完成私有化的爱康国宾有120家体检中心。如今,爱康集团官网显示,已在全国54大城市设有170家体检机构。

凭借“服务好、环境佳”民营体检机构从公立医院为主的体检市场中撕开一道裂口之后,有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核算,至2023年民营机构市场份额为24%,公立医院约占69%。

然而,少有体检机构顾及行业的短板——缺乏专业的客服与售后服务。

民营机构把大量的资金放在招募销售人员上。一家体检机构的创始人曾接受《财经》采访时说,每天检后查出问题的人,甚至都没有足够的人员逐个电话提醒,“本意想要做到提早发现疾病,但为了挖掘客户,不得不组建庞大的销售团队,医疗服务被迫后置”。

《2018健康管理蓝皮书》曾显示,国内体检行业“只检不管”占主流,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单一,95%以上健康管理服务仍以体检为主,缺少检后服务。

“这么多年过去了,体检行业只检不管的老问题仍然存在,想为客户做健康管理、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但在业绩压力面前,很难做起来。”广东一家体检机构的营销总监告诉《财经》。

民营体检机构的竞争优势是“服务”,环境宽敞明亮、专人导诊、统一的服装,甚至有贵宾式服务、私密式服务,及时细致的随诊。可是现在公立医院的体检科也在拼服务,不少大医院已经告别过去体检流水线的模式,“如果这个行业仰仗的服务都做不好,抢来的蛋糕迟早慢慢还回去。”上述民营体检机构人士说。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9177c87.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标签: 爱康体检 
评论: 爱康体检报告纷争持续发酵,双方准备随时对簿公堂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64) 热点(2681) 新闻(13455) 国际(5459) 娱乐(4928)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5) 音乐(2082) 民生(3951) 行业(406) 财经(1771) 股票(37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2) 养生(105) 医学(371)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78) 观点(1047) 房产(1156) 汽车(31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4)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102) 教育(1419) 高校(1716) 法制(2296)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44) 美女(20812) 欧美(37)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